在雷电灾害频发的当下,传统防雷设施受限于材料强度与防护效率,难以满足复杂场景的精细化需求。GFW钢结构接闪带塔采用热浸镀锌工艺,具备耐腐蚀、抗风等级8-12级、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等特性,可适应复杂气候环境。其高度范围覆盖10-45米(可定制),防护半径依据滚球法计算,单塔可覆盖半径45米区域,满足不同场景的防雷需求。
一、电力能源领域
1. 变电站与换流站:高压变电站周边常设置多座钢结构接闪带塔,形成联合防护网络,确保全站设备处于保护范围内。
2. 风力发电场:塔体可灵活布置在风机群边缘或升压站附近,弥补风机自身防雷系统对周边区域的防护盲区。
二、通信与广电领域
1. 通信基站与微波站:山区或孤立高地的通信基站,常单独设置钢结构接闪带塔,替代传统避雷针,扩大防护范围。
2. 广播电视发射塔:在发射塔周边部署多座低矮钢结构接闪带塔,形成 “外围防护圈”,避免雷击直接击中发射塔主体,降低主塔引下线的泄流压力。
三、交通与公共设施
1. 机场与航空港
需求背景:大型国际机场在跑道两端、航站楼屋顶及导航台附近设置多座钢结构接闪带塔,形成立体防护体系。
2. 铁路与高速公路枢纽:塔体可集成接闪带与电磁屏蔽功能,减少雷电流产生的电磁场对信号线路的干扰。模块化钢结构便于在铁路沿线或高速公路服务区快速安装,适应线性工程的防雷需求。
四、工业与仓储领域
1. 石油化工园区:在液化天然气(LNG)储罐区周边设置环形钢结构接闪带塔,塔间距根据储罐高度计算,确保每座储罐处于至少两座塔的保护重叠区域内。
2. 大型仓储与物流中心:接闪带塔可与仓库屋顶的避雷带连接,形成 “天网” 式防护,覆盖整个仓储区域。
五、市政与建筑群
1. 高层建筑群:在建筑群外围布置钢结构接闪带塔,高度通常为被保护建筑的 1.5~2 倍,通过滚球法计算确保裙楼、停车场等区域处于保护范围内。
2.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:对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,采用 “外围塔防” 模式,塔体高度根据建筑屋脊高度确定,确保接闪优先于建筑顶部。